13721037214

咨询热线

【人民法院案例库案例解析】:劳动关系判定新视角:合作经营与劳动合同的界限

分享到:
点击次数:37 更新时间:2024年07月12日14:45:18 打印此页 关闭

在当前多元化就业形态下,中小企业在与员工建立合作关系时,往往面临着如何界定双方关系的难题。近期,指导案例179号——聂美兰诉北京林氏兄弟文化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特别是当合作关系与劳动关系界限模糊时,如何正确区分两者,避免法律风险。以下是对该案例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理解劳动法律,维护和谐的劳资环境。


案例概览

聂美兰与北京林氏兄弟文化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名为《合作设立茶叶经营项目的协议》,担任茶叶经营项目经理。协议中虽使用了“合作”字眼,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聂美兰的工作内容、薪酬发放、日常管理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关系特征。20175月,公司以终止合作为由通知聂美兰离职,引发争议。最终,法院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判决公司支付相应工资以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

 

法律要点解读

1. 合作经营与劳动关系的区分:合作经营通常涉及共同投资、共担风险与共享利润,而劳动关系则强调一方提供劳动,另一方支付报酬,存在人身与经济的从属性。法院在裁判中强调,即使协议名义上是合作,但实际权利义务分配、管理与薪酬支付模式更符合劳动关系特征时,应认定为劳动关系。

2. 书面合同的判定:即便双方未签订典型的劳动合同,但所签订的协议中包含有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条款,可视为具备劳动合同的实质内容。此案例中,合作协议虽然形式上不完全符合劳动合同的形式要件,但其实质内容已满足确立劳动关系的条件,因此法院不支持劳动者要求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请求。

3. 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需有正当理由并遵守法定程序。本案中,林氏兄弟公司未能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合法理由,故需承担违法解除的赔偿责任。这提示企业,在决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务必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对中小企业的启示

1. 合同设计需谨慎:中小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合作协议时,应明确区分合作关系与劳动关系,确保协议条款清晰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因混淆而导致法律风险。

2. 强化合同管理:即便采用了非传统劳动合同形式,也应确保协议内容全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减少因合同漏洞带来的法律争议。

3. 合法解除程序:企业在处理劳动关系变动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及时咨询专业劳动律师,确保解除行为有据可依,避免因解除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指导案例179号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面镜子,让企业能够审视自身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做法,提醒企业在追求灵活用工的同时,也要确保合规操作,维护好与员工之间的法律边界,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